我市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亮點頻現
貫徹新發展理念,近年來,我市在蔬菜、水果、紅棗、核桃、食用菌等農產品集配直銷、畜禽產品集中交易、馬鈴薯田頭市場建設上成效顯著,在離石、孝義、汾陽、文水、交城、臨縣和嵐縣相繼建成17個大型農產品批發和集中交易市場。
臨縣克虎鎮地處黃河岸邊,盛產的紅棗是大自然的額外饋贈,這里的紅棗個大核小,皮薄肉厚,富含多種營養物質,品質格外出色。尤其是這里的克虎紅棗交易市場在大面積收購分選、加工冷藏新疆優質紅棗的基礎上,建成輻射全國乃至出口全球的紅棗交易一條街,堪稱我市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標桿工程。
無獨有偶,離石馬茂莊常青蔬菜瓜果批發市場和孝義綠海蔬菜批發市場同樣聲名遠播,被確定為農業部定點批發市場。
同時,全市不斷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2020年在臨縣,柳林、文水、嵐縣支持58個主體建成246個各類冷庫設施12.757萬立方米,共獲得中央獎補資金2886.61萬元。2021年又支持36個新型主體建設169個冷庫設施,安排中央獎補資金2380萬元。
我市培育現代農業新型市場主體,催生出互聯網大數據條件下農產品市場銷售新模式和新業態,一是在設施農業建設上培育新型農業,種植業方面綜合應用物聯網技術和產品,實施智能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農機定位耕種等精準化作業。孝義力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和孝義宇豐農產品種植購銷有限公司購買使用大棚管家系統,安裝使用生物補光燈,營造人工生長環境;在畜禽養殖上推動飼料精準投放、病蟲害智能診斷等智能設備的應用普及和互聯互通。山西牧標牛業股份有限公司為400頭牛配置了智能穿戴設備,進行預警管理,建立了產業鏈溯源系統。二是大力培育農產品電商銷售服務新業態。全市10個脫貧縣實現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全覆蓋,行政村、脫貧村電商服務站點覆蓋率均達到90%以上。興縣、臨縣、嵐縣、方山、中陽、石樓等6個脫貧縣被列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積極推進“快遞下鄉”工程,實現全市快遞網點鄉鎮全覆蓋。
同時,深入開展信息進村入戶整市推進,全市累計建設益農信息社1186個,培訓電商人才10000余人次、開展便民服務31萬人次。臨縣白文益農信息社信息員袁海峰被評為農業部百佳信息員之一。全市淘寶鎮、淘寶村增至6個;著力推動特色優質農產品上行,組織對接各大電商平臺開展網絡銷售,向省級推薦上報柏籽羊肉等6個“電商重點扶持農特產品”和興縣小米、黃河灘棗等7個“電商優秀農特產品”品牌,其中6個品牌已被商務部推介的國內知名電商企業認領銷售;開展供銷系統特色農產品網上銷售,申請注冊了區域性商標“印象呂梁”,通過制定呂梁農產品品牌建設規劃、加強宣傳推介等措施打造呂梁農產品市場品牌,把呂梁農產品進行整體包裝,在電商平臺上推銷。
大力拓展直播帶貨等新模式、新業態,近年來全市上下大力克服疫情影響,先后舉辦“第五屆呂梁名特優功能食品展銷會暨呂梁特色農產品直播帶貨節”“直播助農嗨購呂梁”“呂梁名特優農產品直播帶貨季”“首屆山西(呂梁)干果交易會”“第六屆呂梁名特優功能食品展銷會暨農民豐收節”等活動,在省城太原開設呂梁名特優農產品(東方紅、銅鑼灣)旗艦店,啟動建設了山西(呂梁)干果商貿平臺,線上、線下累計銷售特色農產品1.2億元、招商引資57.86億元、貿易簽約6.2億元?!?/p>